Comment on page
变量
声明变量的一般形式是使用
var
关键字:var identifier type
。需要注意的是,Go 和许多编程语言不同,它在声明变量时将变量的类型放在变量的名称之后。Go 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呢?
首先,它是为了避免像 C 语言中那样含糊不清的声明形式,例如:
int* a, b;
。在这个例子中,只有 a 是指针而 b 不是。如果你想要这两个变量都是指针,则需要将它们分开书写(你可以在 Go 语言的声明语法 页面找到有关于这个话题的更多讨论)。而在 Go 中,则可以很轻松地将它们都声明为指针类型:
var a, b *int
其次,这种语法能够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阅读,使得代码更加容易理解。
示例:
var a int
var b bool
var str string
你也可以改写成这种形式:
var (
a int
b bool
str string
)
这种因式分解关键字的写法一般用于声明全局变量。
当一个变量被声明之后,系统自动赋予它该类型的零值:int 为 0,float 为 0.0,bool 为 false,string 为空字符串,指针为 nil。记住,所有的内存在 Go 中都是经过初始化的。
变量的命名规则遵循骆驼命名法,即首个单词小写,每个新单词的首字母大写,例如:
numShips
和 startDate
。但如果你的全局变量希望能够被外部包所使用,则需要将首个单词的首字母也大写(第 4.2 节:可见性规则)。
一个变量(常量、类型或函数)在程序中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,称之为作用域。如果一个变量在函数体外声明,则被认为是全局变量,可以在整个包甚至外部包(被导出后)使用,不管你声明在哪个源文件里或在哪个源文件里调用该变量。
在函数体内声明的变量称之为局部变量,它们的作用域只在函数体内,参数和返回值变量也是局部变量。在第 5 章,我们将会学习到像 if 和 for 这些控制结构,而在这些结构中声明的变量的作用域只在相应的代码块内。一般情况下,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可以通过代码块(用大括号括起来的部分)判断。
尽管变量的标识符必须是唯一的,但你可以在某个代码块的内层代码块中使用相同名称的变量,则此时外部的同名变量将会暂时隐藏(结束内部代码块的执行后隐藏的外部同名变量又会出现,而内部同名变量则被释放),你任何的操作都只会影响内部代码块的局部变量。
变量可以编译期间就被赋值,赋值给变量使用运算符等号
=
,当然你也可以在运行时对变量进行赋值操作。示例:
a = 15
b = false
一般情况下,当变量a和变量b之间类型相同时,才能进行如
a = b
的赋值。声明与赋值(初始化)语句也可以组合起来。
示例:
var identifier [type] = value
var a int = 15
var i = 5
var b bool = false
var str string = "Go says hello to the world!"
但是 Go 编译器的智商已经高到可以根据变量的值来自动推断其类型,这有点像 Ruby 和 Python 这类动态语言,只不过它们是在运行时进行推断,而 Go 是在编译时就已经完成推断过程。因此,你还可以使用下面的这些形式来声明及初始化变量:
var a = 15
var b = false
var str = "Go says hello to the world!"
或:
var (
a = 15
b = false
str = "Go says hello to the world!"
numShips = 50
city string
)
不过自动推断类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,当你想要给变量的类型并不是自动推断出的某种类型时,你还是需要显式指定变量的类型,例如:
var n int64 = 2